说:
据人社局统计,我国目前有超过2亿的灵活就业人口,在近9亿的劳动人口中占22.3%。阿里研究院预测,在2036年,这个数字还要翻一番,灵活就业人口将达到4亿。
共3098个字
阅读约需3分钟
余邵峰已经5年没上班了。作为一名程序员,他却脱离了公司存活,这似乎并不寻常。相较于人们熟知的自由撰稿人、短视频博主等自由职业,程序员如果想要靠技术独立发展,又是怎样的生存状态呢?
2022年1月20日星期日晚十一点半,余邵峰紧盯着电脑屏幕做最后的上线测试,过了十分钟,他舒了一口气,“这个项目差不多了”,他扭了扭早已僵硬的脖子。从早上九点吃完饭,他就坐在屏幕前开始弄,中间除了吃饭上厕所,他基本没有离开椅子。平常他在家的工作状态就是:醒了就干,饿了就吃,困了就睡,这比他在公司的时候忙多了,早点干完他就能早点收到钱,接着再去找新项目。第二天,他交付完项目,尾款一万四就到账了。
2022年1月20日晚项目上线前在家办公
余邵峰口中的项目就是接外包,一般中小型公司在没有技术团队或人手不足的情况下,为了省去招正式员工的成本,就会将工作外包给兼职人员。他就是靠这些项目维持着生活开支。
在“零工经济”盛行的今天,互联网的共享平台为人们提供了更多元的赚钱机会,越来越多的人不满于收入的单一性,在工资外还会再去赚个外块。如果点开程序员客栈、码市这些国内程序员兼职平台,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平台入驻的几十万程序员和上万项目成交的案例。接外包对于程序员来说是很平常的事情,无论是大厂还是小厂程序员,大都有过外包经历。不过兼职接外包的人很多,全职接外包的人很少,因为项目的不稳定性,就无法保证生活的稳定性。
虽然平台上每天会产生大量的项目,但是入驻的程序员更多,在狼多肉少的情况下很容易陷入严重的内卷,原本报价三万的活最后会被压到五千,而且许多公司不仅预算有限,还不懂技术,在无法判断谁更专业的情况下自然会尽量选择更便宜的。干最多的活却拿最少的钱,这在余邵峰看来并不划算,所以他除了在平台上找一些性价比较高的活以外,更多的是依靠自己的圈子,过去十几年做开发积累下的人脉,这时候就派上了用场。
一个外包项目的全流程从商务谈判开始,包括了需求的沟通、产品的设计、程序的开发、到最后的测试上架等一系列步骤,里面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相应的角色去解决,所以一个外包的活通常会临时搭建一个技术团队,但参与的人越多,最后分到手上的钱也就会越少,如果仅仅是在其中做开发,其实挣不了多少钱。
如果想要挣所有的钱,就要一个人像一个公司一样当个多面手,既要有产品经理一样快速摸清对方需求的能力,覆盖前端、后端、APP、小程序等所有技术的能力,还要有销售一样的口才去谈拢价格,最后还要有极强的时间把控能力,无论发生怎样的突发状况都可以应对解决,按时交付。即使大多项目的技术不会特别难,但这样复杂且琐碎的过程对于许多程序员来说并不容易,不过余邵峰曾经是一位技术主管,拥有十几年的项目经验,这些对他来说并不是问题。他一般一两月就可以从0到1的完成一个项目的上线,平均每月能有两万左右的收入,虽然这个收入其实比他以前上班少了很多,但他并不在乎。对他目前来说只要解决了一家的温饱就足够,在他眼中真正重要的是另一件事情——创业。
他的创业之路其实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余邵峰的职场经历十分符合一个程序员发展路径,从小公司到大厂,从普通程序员到技术骨干。在工作的前六年,他一直埋头于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技术专家。但在这么多年的技术学习中,他意识到技术更新迭代太快,走技术这条路就是要不停地学习,否则不进则退。随着年龄的增大,公司对程序员技术要求只会越来越高,钱会越来越难赚。要想让自己薪资再上一个层级,唯有转型走管理,让自己从一个技术专家变成一个技术管理者。2012年恰好一个公司向他投来了橄榄枝,邀请他成为公司的技术主管,余邵峰毫不犹豫地就同意了。
但具体做了技术主管后,他发现从专注技术到与人打交道的差距就像跨行一样大。他曾有一次安排两个同事做一个语言比较小众的项目,结果项目怎么也推进不下去,最后还是他直接上手才完成了项目。在这件事情中,他意识到当好一个技术主管,技术反而不是最重要的事情,如何沟通和协调才是最重要的。
2014年底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热潮席卷全国,其中最火的是O2O的商业模式,上门家政、上门做菜、上门洗车等项目遍地开花,深受创业者的追捧。余邵峰的朋友那时刚拿下一个O2O项目的融资,正缺一位技术合伙人,就向他发出了邀请。在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中不乏创业成功、身价千万的神话,这些故事刺激着每一个有野心、有能力的人去尝试创业,余邵峰也是其中之一。但他也深知创业的风险,当这个机会向他招手时,他也曾犹豫过,在一个成功的案例背后可能是几百几千个失败的公司。
他算了一笔账,如果继续当一个打工人,按部就班地上班,一个月挣两三万,一辈子撑死也就几百万,这是一个固定的数字,也是一个没有变数的人生。但如果创业就是自己当老板,一旦成功,就通向了财务自由之路,金钱、地位、名望会接踵而至。眼前这个项目前景广阔,资金到位,他自己又有技术,又有管理经验,仿佛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最后,他决定赌一把,富贵险中求,拼了。
他们的项目在几个合伙人的努力下很快迎来了高潮,在最好的时候,他们公司曾经拿下了一千万美金的融资,那时的余邵峰仿佛已经看到了成功在前方向他招手。但好景不长,两年后O2O的浪潮过去了,市场证明了他们的业务是一个小众项目,他的首次创业告一段落。这个经历让他认识到了想要创业成功对一个人的要求有多高,想要在极其惨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要有对行业极其深刻的认识和对市场高瞻远瞩的把握,要在发生问题前就看到它,解决它,这些要求的不是稍微的提升,而是200%的精力去突破所有困难。
2014年余邵峰第一次创业的公司
创过业的人一般都很难再回去上班,他们总是忍不住将视线看向外面的世界,想要抓住下一个机遇。余邵峰后面又创业了两次,期间一直靠接外包生活,可现实并不会因为一个人努力就假以辞色。
自由职业虽然自由,却不可靠,因为它不稳定。
余邵峰曾经被客户拖欠过钱。当他辛辛苦苦帮别人做好一个小程序时,对方会因为没钱推广小程序,没达到效果,最后将本该付给他的钱赖掉。
最难的时候他接近三个月都没接不到活儿,眼看着银行账户中的数额一天天减少,生存的压力将他的焦虑推倒了顶点。而立之年,原本是一个应该稳定的年纪,按部就班的生活虽然看起来平庸,但起码它保障了生存的底线,自由虽然令人向往,但它的前提一定是生存。那段日子,他想了很多,最后他感叹到还是算了,回去上班吧。
可是市场却比他想象中残酷的多,即使他想找和以前工资差不多的岗位,才发现自己原来已经不符合许多公司的需求了,大厂看重的是是否有其他大厂背书,是否有管理几百人几千人的经验,而他在这些方面并不具备优势,多年的创业管理经历以及小项目外包,已经使他渐渐远离了最新技术趋势,面对技术leader或资深专家的岗位,不再具备很强的竞争力,大龄危机更是让他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而小公司的工资还不如他去接一个外包挣得多。当退路一个个减少,持续创业或许成为了他唯一的出路。
创业的苦并不是谁都可以吃的,他觉得自己身上其实有一个特点还挺好的,就是有一个拿得起放得下的心态,既敢于抓住眼前的机会,不断去突破自己,也能接受失败的现实,重头再来。在接二连三的创业中,余邵峰发现对于创业最重要的其实还是人脉和资源,作为草根创业者,他欠缺的就是这些东西。以前他发现一个项目前景不错,他会尝试去做。现在他学会和一些老板合作,根据他们的需求去整理出一些创业的点子,根据对方的资源来实现双赢。
在创业的路上,余邵峰还在一路奔跑。但对于年轻人,他建议大家不要轻易尝试自由职业,无论在哪个行业,赚钱的永远是少数人,这个社会可能需要的还是那些按部就班上班的人。
人物简介:余邵峰2007年大学毕业成为了一名程序员,2010年作为技术骨干加入当时国内最大的社交平台,2012年底成为一家传媒公司技术总监,2014年参与O2O创业,2016年去了一家传统企业成为了技术主管,2017年辞职,继续创业至今。
END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1106504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