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北京时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截至19日13时,地震已造成甘肃113人死亡,青海13人死亡、20人失联。此外,地震已致甘肃536人受伤、青海182人受伤。
地震发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开展搜救,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本次地震灾害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社会工作者如何发挥专业优势介入灾后救援?社工君梳理了社会工作介入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及2014年云南鲁甸地震相关经验,一起来看看↓
社会工作介入灾后服务有何模式?
周小燕
2014年8月3日鲁甸地震发生后,国家迅速启动“鲁甸地震灾区社会工作服务支援计划”(以下简称“鲁甸支援计划”),发挥社工专业优势,成立支援鲁甸地震灾区社会工作服务队,实现跨省、跨地域的合作模式,集合政府、基金会、专业社工服务机构、高校等相关资源,挖掘当地社区资产,与灾区民众一同应对灾难和挑战。这种以政府牵头组织、支持政策引导和社工专业元素为依托的多元主体之间的参与、协商、互动,是本土化灾害社会工作服务的重要创新。
鲁甸地震灾害社会工作服务介入模式
(一)搭建多元主体参与的援建模式
国际及国内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芦山地震等重大灾害救援和灾后恢复重建中的经验表明,专业社会工作者通过运用专业方法和技巧,能有效安抚灾区民众情绪,进行物质救援和资源整合,帮助灾区困难人群,有序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助力灾区社会治理。鲁甸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紧急部署抗震救灾。为有效回应鲁甸地震灾区民众心理和社会服务需求,民政部组织实施了“鲁甸支援计划”,全国建立了5支分别由北京市民政局、上海市民政局、广东省民政厅、四川省民政厅和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现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组建的支援鲁甸社会工作服务队。这5支队伍均从政府、高校、社工机构等部门和单位抽调成员,设有领导小组、专家督导团队、一线社工团队、后援及宣传团队、资源链接团队等。此次灾后支援行动体现了各主体参与的多元性、专业性和及时性的特征。
(二)开展多方联动的灾害需求评估
鲁甸地震给灾区民众带来多重创伤,有些民众陷入无助、恐慌、焦虑的困境,难以从地震阴影中走出来,有些儿童、老人、残障人士等弱势人群缺乏有效的生活照料和精神关怀。作为外援的社工服务队,需要尽快适应灾区环境,与灾区民众建立信任关系并做好把脉诊断。各社工服务队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协助下,对受援地区的受灾情况、政策落实、民众诉求等方面进行了总体评估,广泛听取灾区民众心声,了解其真实诉求、实际困境和自身优势,调动灾区民众做出重建家园的思考和规划,转变其思维和观念,增强其自身的主体性地位,使其以积极主动的角色参与家园重建。同时,将部分民众存在的“等、靠、要”的被动受援观念转变为主动与外来援助力量通力合作,共同制订服务策略和方案,回应灾区需求,缓解社会矛盾和冲突。
(三)直接介入服务与受援地人才培养相结合
为充分发挥外来支援社工的带动作用,加强本土社工专业人才培养,“鲁甸支援计划”各社工服务队努力借助援建力量培育受援地区的社工人才。如,中国社会工作协会服务队在昭通市镇雄县、盐津县、彝良县直接孵化社工机构5个,在曲靖市、昭通市永善县培育及共建社工机构3个;四川社工服务队与当地政府共同选拔出19名由民政专员、大学生村官、妇女主任、学校教师、医生及热衷公益事业的志愿者组成的本土社工人才队伍,致力于灾害社会工作服务,以帮、传、带的方式带动受援地区社工参与服务设计和开展,并引进省内外高校、社工机构的专家力量面向党政干部及社工开展专业培训,深化党政干部及社工人才对社会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受援地本土社工队伍的实务能力。
(四)尝试“资产为本”的社区重建思路
“鲁甸支援计划”社工服务队以“资产为本”为视角,挖掘灾区民众的潜能,建立其内生关系,重组社会支持网络,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重拾生活信心,开展生产力恢复活动,提升应对灾害的能力。如广东社工服务队与灾区民众联动,建立老人协会,发展葫芦娃志愿服务队、妇女手工小组,开展社区活动,促进灾区民众参与社区建设。四川社工服务队发动安置点3个村社的46户村民自发成立生产自救互助小组。小组成员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实施因地震耽误的花椒、玉米等农作物的抢收行动。社工引导有序,灾区民众逐渐恢复生活和生产。四川社工服务队还通过成立社区议事会讨论恢复重建、生计发展、社区基础建设、家庭展望规划、山体排险、冬季过冬等问题,进一步培育村民的社区参与意识,为灾后恢复重建的有序进行奠定了基础。
(五)强化资源链接与社会爱心联动
社会工作者是灾害救助中的资源输送者。在“鲁甸支援计划”中,社会工作者并不是单独行动的,而是集体、有组织地通过联动社工协会、慈善组织、基金会等各种非政府组织或政府福利部门展开行动。在民政部、各支援省市及受援地区政府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各社工服务队积极筹款筹资用于灾区社工服务、人才培养、本土社会组织培育等,并发起实施创新型公益慈善项目,赢得了社会各界对灾区的关注和支持。例如,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为社工服务队提供资金支持并为服务队社工购买了保险;中国社会工作协会服务队发起“人间温暖”大型过冬物资捐赠活动,为“昭通市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关爱热线”筹资50万元;广东社工服务队开启了“云南鲁甸公益部落”淘宝店服务项目并进行筹款筹资;北京社工服务队在北京市民政局的领导和支持下,将北京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赠的价值约520万元的物资及专款用于骡马口板房学校的“涌泉”援助项目;上海社工服务队也开展了就业技能培训、创业资源整合、信息平台搭建等。
(六)推动受援地政府的相关政策落地
社会工作不仅要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和群体解决现实生活和发展的困难、改善社会功能,促进其融入社会,还要致力于通过制度建设和政策改革,来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发展,实现平等和公正。“鲁甸支援计划”社工服务队在灾区通过搭建政府与民众的沟通平台,充当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纽带和桥梁,以走村入户、政策咨询会等方式将所了解的灾后相关政策和福利保障及时向灾区民众做好解说、宣传和回应。此外,社工服务队还影响受援地区建立社会工作服务体系。例如,四川社工服务队在四川省民政厅的指导下,与当地政府部门积极联动,参与搭建当地社会工作平台,推动受援地区社会工作事业发展。受援助的昭通市巧家县包谷垴乡政府认识到社会工作的重要性,将社会工作纳入灾后恢复重建的制度安排,成立了包谷垴乡社会工作领导小组,创办了包谷垴乡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此外,四川社工服务队还推动当地政府出台了《加强巧家县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这几支外来支援队伍通过有效服务和信息提供等方式,让受援地区发展社会工作、促进灾后重建有了信心,并且为其提供督导、培训、资金等多方面的后续支持,协助当地政府完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
鲁甸地震灾害社会工作介入模式成效分析
“鲁甸支援计划”社工服务队在灾区3个多月的专业介入,有效促进了受援地区原有的社区关系重建,积极回应了灾区民众的心理和社会需求,融洽了灾区民众之间的关系,促进了灾区和谐稳定发展。其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作为灾后应急支援计划,此次行动是政府、基金会、企业、社工机构等多元力量参与灾后重建的重要实践,给灾区民众带去了政府的温暖和社会的关心,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共同推动了灾区社会治理。
第二,地震后,灾区很多家庭面临家园重建和生产自救的困境。社工挖掘灾区民众的资产和优势,通过建立生产自救互助小组、开展就业技能培训等方式不断激发民众潜能,加强邻里互助,实现民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改善了灾区民众家庭生活质量和经济水平。
第三,专业社会力量在灾后支援过程中发挥了社会黏合剂的作用。社工协助政府和社会对灾区资源进行善用和合理配置,防止和减少干群关系紧张所带来的内耗,形成促进灾区发展的动力,在协助政府进行有效的社会治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新型的社会治理途径和手段。
第四,“鲁甸支援计划”的顺利开展是社会工作实务领域的重要实践。这是我国在国家层面首次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跨省、跨地域的灾害社会工作支援服务,初步建立起一支具有跨省援助经验的灾害社会工作服务人才队伍,为今后国家建立灾害社会工作服务队积累了宝贵经验。
第五,“鲁甸支援计划”探索出一条适应灾区可持续发展的路子。通过政策出台、资源链接、资金保障、人才培养等方式,使受援地区和援助地区的社会工作形成了良性互动。(作者单位:广东省社会工作师联合会)
灾后1—3个月,社工可以做什么?
黄匡忠
社工从紧急救援到临时安置阶段再到中长期安置、重建阶段都可提供服务。在不同的阶段,社工的工作重点和内容有所区别。紧急救援阶段,社工进入灾区, 抵达灾难第二现场(医院、大型安置区、学校等),为受灾群众提供即时的情绪支持,评估灾情,以及建立当地的联系网络,为下一步开展中长期的支援和重建奠定基础。同样,在紧急救援阶段往临时安置阶段过渡期间,社工也可开展很多服务。下文以无国界社工在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的紧急救援过渡到临时安置阶段(灾后1—3个月)服务为例,分享在紧急救助阶段社工开展的服务。
注重纪念日的情绪表达
灾后一个月,“无国界社工”策划了一项哀悼活动——“一个月纪念日”,通过纪念日让受灾群众对尚未找到的、证实已去世的、受伤在医院的及在紧急转移中分散了的至亲,表达惦记与缅念。在活动举行的会堂内,社工设置了各项活动,例如歌唱缅怀、“心意墙”等, 鼓励受灾群众向已故亲人表达哀思、写心意留言。此外,社工设计了一项“白菊寄哀思”的活动,受灾群众将承载在器皿上的白菊花放置于会堂外的荷花池里,让它从荷花池随水飘浮,一直飘流到远方,以此思念亡故的至亲。对这项“写心意、寄希望”的活动, 受灾群众十分珍惜,藉此抒发情绪与哀思。当朵朵白菊慢慢随水飘去时,受灾群众感激地向场内外的社工表示:
“这样的机会很好,感谢你们。”
“亲人罹难,自己却要逃出来。你们帮我们做了我们想做的事。”
情绪要适当表达,一味地压抑只会导致日后积累已久的情绪大爆发。再大的伤痛只要及时处理,最终都可渡过难关。
挖掘话剧表演的力量
灾后一个月,即2008年6月中旬,社工观察到安置点的小孩有明显的无助感。社工决定开展话剧小组,以十来岁的小孩为对象,先教他们一些编剧与演出的基本知识,然后鼓励他们写剧本与排戏,安排角色与布置舞台,先后只有4天时间。他们演出的故事主题是正面的,叙述一个有猫、有狗、有太阳的故事,讲述动物经历困难后终于成功。
排练时,男孩扮演主角小狗小猫,两名女孩担任旁白。他们认真地研究了动作、表情甚至走位,进展顺利。社工回忆,剧中有一棵“树”的角色,由一个“问题孩子”扮演。这孩子学习有点迟缓,穿着邋遢,性格不合群,其他孩子也不理会他。这次排练,在社工鼓励与引导下,他与其他孩子接触多了,每次都清洁手脚、衣着干净齐整。加上演戏很配合,听从安排,其他孩子亦不排斥他了,这种“被接纳”的感觉使他难忘, 而且有信心有动力去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
这一部10分钟的短剧,演出之前还下了一场雨,当小演员们担心观众不多时,会场却来了80多人,极大地鼓舞了他们。尤其是担任旁白的女孩,原来只要求她准备简单的提纲,但在演出当天,她却写了内容非常充实的三大页纸……
通过排戏与演出,孩子在心理上产生了明显的变化,不仅增强了信心,更提升了能力——发现自己有演戏给人欣赏的能力,可以服务别人,带给人们欢乐。社工亦从中发掘了一些小领袖,作为在同龄孩子中开展活动的骨干分子。社工开展的活动是按照服务对象的需要而设计的,如何发现服务对象的需要则有赖于社工对服务对象的专业观察与评估。游戏的目的性很强,不是为了游戏而游戏,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心灵支持的基本要求。
善用服务三宝:纸巾、糖果和按摩油
在端午节前夕,一名正在排队买饭的中年妇人双目无神,四处张望。社工上前与她刚交谈没两句话,她眼眶里的泪珠已在打转。问起遭遇,她却能淡然说出:她本身是个孤儿,长大后成了家,在地震中丈夫与女儿都死了,她再次孤苦一人。社工安慰了她一段时间后就尝试邀请她出席翌日的端午活动,她答应了。为此,第二天社工特别安排了社工A陪她乘车到活动会场。当她看见阳光下小孩们开心的样子,悲从中来,哭泣不止。社工A 把她带离会场,极力安慰她。这时她埋怨自己“救不了女儿”,又说出自己还有个亲姐姐,但一直不敢打电话找她,生怕自己见到姐姐时会伤心到精神崩溃,也曾想过自杀。社工立即为她疏导情绪, 随即拿出纸巾给她抹泪,在她哭到无力时又拿出香熏油为她按摩。最后,她的情绪平静下来,社工的陪伴和聆听让她感到“这段最难走的路是有人陪着的,自己纵然痛苦但并不孤单”。此时两人不用再多言语,紧紧地拥抱着对方。社工在送她回去时留下了工作电话。第二天,社工收到她的短信,上面写着:“我会好好照顾自己”。
社工事后认为不要怕触碰“伤口”,只要耐心聆听对方的发泄,并及时帮她一把,情况就可以好转。细心的你也许会发现,社工还用到了纸巾、香薰油。这是无国界社工灾难服务三宝:纸巾、糖果和按摩油(香薰油)。这次,社工的“两宝”都派上用场,而糖果当然是待小孩哭的时候用。
在紧急救援过渡到临时安置的阶段,受灾群众人心动荡,不确定的因素太多,情绪起伏波动大。社工更多的是即时介入,对有需要的人给予情绪的支持,开展活动让受灾群众的情绪得到释放和舒缓。灾后的1—3个月过后,逐渐进入临时安置和重建阶段,社工的服务内容除了提供实时情绪支持外,还应增加小区重建与发展的任务。
(作者系香港无国界社工董事、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教授)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1106504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