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2年8月29日,南京,战争失败的阴霾笼罩在这座千年古城的上空。
177年前的今天,绝大多数中国人并不知道这一天究竟意味着什么。
秦淮河畔的妓女们仍然开门迎客,今天的变数只是洋大人来了。
农村的读书人有着黑黢黢的皮肤,在烈阳下读着之乎者也,心里想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美梦。
城市里的挑夫走卒在鸦片馆里吸食着鸦片,在烟雾缭绕里,幻想着有一天能够娶几个小妾,安置几亩田土。但幻境过去,却只剩下一副瘦弱的躯壳,作为这个帝国最卑微的人去挣得明天的口粮和后天的鸦片钱。
豪绅也被这种来自海外的神奇”药品”深深着迷,据药铺里的伙计说,这福寿膏有延年益寿的功效,连京城里的皇帝老爷也对此乐此不疲。道光皇帝做王爷的时候还写了一篇文章,称赞吸食鸦片后是”顿觉心神清朗,耳目怡然”。清朝人的世界,仿佛是静止的。
1842年8月29日,满族勋贵在江宁(南京)和英国人签订条约的时候,并没有将他作为一个要正式履行的条约看待,谈也没谈,闭着眼睛就把条约给签订了。而说是要被割让的香港岛,他们更是连听也没有听说过。
文人士大夫此时最为痛心疾首的,反倒不是赔给英国人那点钱和割走的那个岛屿,而是道光皇帝的名号竟然和”黄毛夷妇”(维多利亚女王)并排而写,”简直”是奇耻大辱。
在严厉的文化禁锢政策下,文人墨客对朝野形势和如何治国这样的问题显然不感兴趣,也不能感兴趣,因此诞生了乾嘉学派这样只在故纸堆中考据对现实世界漠不关心的学派。
士大夫争相做表面上的圣人,官员自然能做的了几篇道德文章和歌功颂德的”佳作”,民生千万般却知之甚少,在官场浮沉甚久,守疆土安百姓是没学会,贪污倒是人人都有一手。
海防一片糜烂,提笼遛鸟的满蒙八旗兵和整日游手好闲的绿营兵扰民有余,守土不足。
帝国江河日下,因鸦片战争暴露出来的问题层出不穷,却只有那么几个不受重用的士大夫振臂疾呼,作用甚微。
人人都在粉饰太平。
人人都想多过一天太平日子,多抽一口鸦片,多贪一两银子。
这是《南京条约》签订后,清帝国最真实的写照。
《南京条约》的文本一直存放在两广总督的衙门,并未被颁行过,因而大多数中国人连条约的内容都不知道,甚至一些官员都不清楚,以致于出现了英国的官员前来履约,地方官却毫不认账的情况。
比如条约中规定,外国人从此以后可以到城市内居住。这一点倒不是有多大的侵略意味,而是在此之前,外国人被当作是蛮夷,而且他们又从事”商事”,是四民之末,自然深受鄙视。条约签订后,广州城的地方官仍然就是不想让外国人进城居住,甚至百姓都掀起了所谓的”反入城斗争”。
不让英国人进城深深的打击了英国人的自尊心,大清帝国明显没有把英国人当作完整的人看,这点也成为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
道光皇帝仍然在北京城里吸食着鸦片,他认为《南京条约》只是”暂事羁縻”,简单来说就是糊弄,随时不作数也是非常又可能的。
英国人找到了当时签署条约的两广总督耄英,耄英打了个太极,说再等两年,但两年后他就被调往京城,留下一堆烂摊子。
当然,这下一任两广总督徐广缙仍然拒绝英国人进城,还得到了道光皇帝的赞扬。后来被英国人逮到印度饿死的两广总督叶名琛就说”当日准五口传教,原不过一时权宜之计”。权宜之计这样的话,在许多高级官员的嘴中说过,显然是清帝国士大夫的”共识”。
洋人是坏人,所以糊弄一时没什么过错,反而是爱国的表现。
知耻而后勇这句老祖宗传下来的话被人们丢到了九霄云外,剩下的作为只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相形见绌。
香港岛上的3000名居民看来就是大清帝国的弃子,当时的大多数人并不在乎。但当人们普遍认识到这是一件奇耻大辱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了几十年的时间。
满清的愚昧无知给后世的人们带来无尽的苦难,一代一代年轻人在巨大的屈辱和痛苦中前进,迷茫、彷徨,这些对民族未来的焦虑感远比现在年轻人对房价、结婚的焦虑要来的大的多的多。
在付出了几千万人的死亡,和数亿人、数代人的苦难之后,100多年后的我们才终于站了起来,尽管那时候的我们破衣烂衫,只剩下一根顶天立地的脊梁。
现在我们有了更好的衣裳,头脑中已经有了更多的知识。
如果谁要将那段屈辱和愚昧的历史重现,
在虎门炮台壮烈牺牲的关天培老将不会答应,镇江城尽数牺牲的2400名大清官兵不会答应。
数亿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列祖列宗,更不会答应。
我们,也不会。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1106504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