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登明老师山水作品欣赏
校长的头上悬着达摩克利斯之剑、学校要和家长签“生死状”、老师为了看护学生甚至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这些诉说,来自一封校长写的匿名信,于他而言,学校教育的“不纯粹”,让教育者很难安心来办教育。
这封信一发表便备受关注,很多一线教育者称“说出了自己的心声”。适逢两会,这封信也被带到了两位两会委员身边,对此问题,他们纷纷作出回应。
一封来自校长的匿名信
相信现在不只是我,不少校长都感到校长难做,因为学校教育“不纯粹”,校长很难安下心来办教育。
1、老师和校长都要签订“生死状”
在我们校长头上,有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会一剑穿顶!这把剑就是校园安全事故。
一所学校少则几百人,多则上千人,特别是小学发生校园安全事故,学校自然难辞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之咎,但近年来校园安全事故被社会无限放大渐成趋势,家长纠缠不放,教育行政部门给予一票否决。
现在学校对学生安全问题过于紧张,校长和局长、老师和校长都要签订“生死状”,甚至有些学校还和家长签订“生死状”,一些中小学甚至因此停止了田径运动会、春秋游活动等正常校内外活动,老师一下课就要冲到自己的课间、课后安全“包干区”,有时连上厕所、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
对于学校安全管理边界的模糊和无限延伸,我十分无奈。一旦学生出现安全事故,不管校内校外,学校都要承担责任。
尽全力保护好学生安全是学校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但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能不能在法律框架内解决问题、公平公正保障各方合法权益?
2、学校教育“不纯粹”
不久前,我们学校遇到过一位家长酒后到学校无理取闹,导致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无法得到保障。这类事件让学校如履薄冰、不堪重负。
事实上,不只校园安全,学校发展过程中,很多事情因为家庭、社会舆论的过度或不当参与,亦或是家庭、社会的责任缺位,让学校很难安心按教育教学规律做事。
一方面,家长角色的错位和越位让学校教育无所适从。
不少家长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家长,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影响,既缺乏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把孩子的教育责任一股脑儿全推给学校,又习惯于完全站在个人立场理解学校教育,稍不如意便横加指责、错位干预。
另一方面,社会、舆论的干预也让学校不胜其扰,很多职能部门经常把很多非教育领域的事务性工作推进校园。
在舆论中,对学校办学更是谁都可以品头论足、指指点点。一种新的办学理念、一种创新性的教学实验想要落地,都得顶住排山倒海贴标签式批评指责,才能走上正途,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因家庭教育异化、学校教育神化、社会教育弱化而带来三者间的矛盾与边界冲突,越来越成为困扰学校教育的一大症结。
如何让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真正实现互补、共赢、共生,而不是相互冲突、撕裂,是不少一线教育管理者在新学期的老困惑。
——广东某校长
两会代表委员是怎样回应的呢?
家庭教育好了,学校教育才能好
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
1、决定孩子命运的是父母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无疑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但现实中家庭教育却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认为,“由于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是学校教育,父母更多关注的也是学校教育,忽视了他们自己的教育职责。父母才是决定孩子命运的关键”。
在朱永新看来,中国的父母大多没受过专门训练,在教育子女上难免会出错。一些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使家庭教育偏离了方向;也有一些父母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转而寄托于孩子来完成。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没有父母的成长,就没有孩子的成长。”朱永新分析说,通常孩子成长为优秀人才的背后,总能找到温馨和谐的家庭的影子。同样,个人形成不健全的人格,也可以从其家庭中找到充满冲突和矛盾的因素。
2、影响人一生的不是分数
然而,现实中不少父母只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只要孩子有高分就被看作是好孩子。只要成绩好,孩子提什么要求都答应,而对孩子出现品德低下等问题却不甚关注。
“这样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令人忧虑,家庭教育重要的任务是建筑人格长城。事实上,影响一个人终身发展的因素中,分数并不是最重要的,起着制约作用的是品德、品格,是做人的快乐,是受人欢迎、尊重,而不是知识学问。”朱永新说。
有研究发现,在学习型家庭中,父母与孩子是共同成长的,甚至是相互影响的。他们往往有一些成功的影响方式,如亲子共读、亲子通信、讲述成长故事等。朱永新建议,父母在培养儿童智力的同时,切不可忽视非智力能力的培养,应该使年轻一代具有远大的目标、广泛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和独立的性格。
“应该让孩子有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那样的话,他即使考不上大学,也会有健康、幸福的人生。”朱永新说。
3、学校教育,必须借力家庭
我每年都要走访上百所学校,听许多老师讲述他们的故事。所有的老师几乎都无一例外讲到了家校合作问题。生命的成长,必须经历四个重要的场域,依次分别是:母亲的子宫、家庭、教室和职场。
家庭和教室是与学生生命关系最大的生命场。离开了母亲的子宫以后,儿童就生活在家庭里,在父母的影响与养育下成长。
到了学龄阶段,儿童来到了一个叫作学校的地方,在一个叫作教室的地方成长。教室就是一个小小的社会,就是他们生活的家园。从此,白天在教室,晚上在家庭,上学在教室,放学在家庭。
教室离不开家庭,家庭也离不开教室。教室和家庭紧密相连。一间好的教室,一定会吸引父母的全力参与。父母的教育素养也直接导致家庭教育的品质,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的效果。
我经常跟很多老师讲,孩子来到你的教室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半成品了。他的人格特征,他的认知风格,他的行为习惯,他的很多基础性的东西已经形成。
有一些孩子的基础已经很好,你只要继续呵护他,帮助他,给他更好的滋润,让他发展得更快。
有一些不是很理想,就需要你用心矫正,而这种矫正,有父母们的支持和帮助就一定会事半功倍,有时甚至需要矫正的正是父母。
因此,无论面对哪种类型的孩子,没有父母参与的教育,一定是残缺的教育,一定是不完全的教育。
家庭好了,教育才会好;父母好了,孩子才会好;家庭教育好了,学校教育就会轻松高效,这是一个非常简单却管用的道理,需要我们全力践行。
政府和社会需伸出援手,让教育者安心育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陶研会副会长顾久:
当校园欺凌、毒跑道等事件发生时,不少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常常觉得无奈,常有无力感甚至是委屈感。为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顾久呼吁,政府和社会各界应给予教育部门必要的帮助,让教育者能够专心按教育规律育人。
出了问题为什么压力全在学校?对此,顾久说:“教育只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但现在却承担了其他社会领域的压力,被压得太扁了。”
顾久说:“人才选拔可以有多种方式,但现在社会选人用人的压力都转移到了教育部门,教育在很多家庭看来,成为改变命运的途径,受到了过多的关注。这使教育部门按教育规律运行的空间受到了挤压,一些该干的事都没法儿干了。”
“社会保障问题也是这样。”顾久说,“社会保障的压力使得很多家庭寄希望于通过教育谋求社保待遇,功利化的学习目标压缩着教育生长的空间。”
一线教育者的发声
一位中学老师:家长,老师不是妈妈
我们老师在学校里常常会说:“每一个问题孩子背后就是一个问题家庭。”
在我自己的十几年教育工作中,我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孩子,无一例外后面都有着问题家长,问题家庭。现在社会的快速发展,整个大环境的浮躁,离异家庭、问题家庭愈来愈多,让问题孩子也如雨后春笋一样愈来愈多。
我只是老师,我不是妈妈。
学校从来就不是教育的诞生地,更不是教育的主导者——只有家庭才是!老师从来都不能负责孩子的全部教育,更不能掌舵孩子的成长航行——只有妈妈才能!
作为妈妈,既然把孩子养下来,你就要爱他,就要尽到母亲的职责,而不是不管不问,以工作忙等等理由为自己开脱,等到孩子出现了各种问题,又企望学校教育去解决。
有句话说得好,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母亲的素质决定了世界的未来。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所实施的教育都是“显教育”,而更贴近教育本质、更具重要作用的“潜教育”却时常被我们忽略。
童年是“潜教育”的最佳时期,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甚至能将他们所听到、见到的东西分毫不差地“复制”下来;而妈妈则是最好的“潜教育”大师,因为她们每天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她们的一言一行无不成为孩子的模仿对象。如果妈妈的言行是适当得体的,那么孩子必将受益匪浅。
所以,真正的教育专家不一定是拥有渊博学识、懂得很多育儿理论的人,但必须是最了解孩子、从心底深处爱孩子的人。常言说:“知子莫若母。”最了解孩子的人无疑是孩子的妈妈,她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的孩子有哪些优点、哪些缺点、需要什么;从心底深处爱孩子的人当然也是妈妈……
所以,妈妈才是教育孩子的最佳人选,妈妈才是教育孩子最专业的专家!
教育局原局长:学校的责任,该有一个明确的界定
现在,全社会对教育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关注,但却出现了一种趋势:教育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由学校来承担。我并不是说学校不应该承担这些责任,而是说如果把责任全都推给学校,一是学校无法承担,二是对解决问题于事无补。
2008年,我还在县教育局局长岗位上的时候,我们县是江汉平原上的血吸虫病疫区。当年全市要向省里申报“消灭血吸虫病急性感染市”,我们县也要配合控制急性感染的病例。
为了配合,各校都请了专家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讲课、宣传,并编印防治知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带回家向家长宣传。我们还对此进行了检查,看各校的这些措施是否落实到位。
可到了暑假,还是有1个学生到有钉螺的水域去游泳而发生急性感染,这样就影响了全市的申报进度。在暑假后的一次督办会上,市委书记针对有学生急性感染一事,在会上说这是教育局的责任,要处分这个县的教育局局长。
我当时真的感到愤愤不平。如果学校没有做工作,做得不扎实,则应该处分。但有螺水域不归教育局管啊!为什么不在疫区水域前立标志,或者派人守候水域?有螺水域管理不好的责任怎么能推到教育局头上?我认为,这是领导在工作中失误之后推卸责任的做法。
他们晚上睡不着觉,电话一响就提心吊胆。根据规定,学校不能代买学生意外伤害保险,但发生安全事故却要学校负全责。
特别是学校发生的死亡事故,家属会不由分说到学校大吵大闹,动辄上十人甚至几十人、上百人到学校打砸,殴打校长和教师。
维护秩序的是警察,警察也是人,为了息事宁人,有些警察便劝学校多赔几个钱算了——反正是公家的钱。
孩子出了事,谁的心里不痛!可赔偿没有法定的标准,谁闹得凶就赔得多。现在,演变到不在学校发生的,与学校没有一点关系的事故,家长也要找到学校折腾,要学校赔偿。
学校的责任问题,一直都困绕着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领导和学校校长。学校的责任有多大?应该有一个明晰的界定。我们说要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现在教育法有了,学校法也应该有。
本文作者 | 中国教育报、朱永新、张晓冰等
有3个人去投宿,一晚30元。三个人每人掏了10元凑够30元交给了老板。后来老板说今天优惠只要25元就够了,拿出5元命令服务生退还给他们,服务生偷偷藏起了2元,然后,把剩下的3元钱分给了那三个人,每人分到1元。这样,一开始每人掏了10元,现在又退回1元,也就是10-1=9,每人只花了9元钱,3个人每人9元,3X9=27元服务生藏起的2元=29元,还有一元钱去了哪里?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1106504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