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人在步入社会之前,都听过一个说法——刚毕业要去施工单位学技术。一毕业就去甲方,啥都不懂做不好管理,只会瞎指挥。
不过,现在风向大转。土木毕业生的理想去向,已经不是施工单位,而是作为甲方的地产公司。
同时,地产公司也越来越难进了。单学历一条,就把很多人拒之门外。
有人打过个比方,在地产校招中,985是飞机,211高铁,双非一本是的动车。
没有哪家公司不希望自己招来的人能够跑得更快。
许多地产公司校招,都把第一学历211起步作为一个心照不宣的准入门槛。top级别的房企,招聘工程类岗位要求非双985、甚至老八校不要;有的房企一些岗位甚至只要海归硕士、博士等高学历人才。其他的百强房企,名校情结同样严重,普通高校的本科生,能进入top30房企的可以说凤毛麟角。
一场校招,几十个应届生抢一个岗位的现象早就司空见惯。僧多饭少的情况下,绝大部分的高校毕业生,都迈不进房企的大门。他们只能被分流到地产上下游的各类乙方公司,比如施工单位。
只不过,许多人工程人身在施工单位心在地产甲方。他们不再寄望于在施工单位熬出头,而是随时准备跳槽。干几年跳到甲方,成了圈内的通行做法。
李工就是施工转甲方的典型代表。他的心路历程,是许多工程人的职场经历的写照。
施工单位三年
从信仰到失落到逃离
刚入行的时候,我真的有信仰
我2015年毕业于普通一本,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毕业生。应聘的地产公司都没进,最后为了就业只能进了某央企施工单位的一家分公司,当上了一个施工员。毕业分配到的项目离家几百公里,一个人火车大巴倒了几趟才到了项目上。
工地的日子是很苦的。每天灰头土脸,风吹日晒,几个月下来鲜嫩的萌新就磨成黝黑的乡巴佬。
虽然进施工单位不是最佳选择,但一开始我还是有追求,有憧憬的。我想,万丈高楼平地起,而我们就是那些盖楼的人,要对对买房子的人负责。对手头的工作我都很上心。
初入工地,许多事物都很新鲜,觉得需要学习的很多很多。每天都有强烈的学习紧迫感。
整天拿着图纸卷尺在工作面上转,现场测量不放过任意一道工序;这边钢筋锚固长度不够,那边钢筋用错了,这边标高高了,那边垫块没有放……每个细节都很用心去盯着。
白天去现场验收,报检,打混凝土;晚上写施工日志,做资料,开联系单,开罚单,忙得不亦乐乎。
可是,这种热情只维持了半年左右就被浇灭了。
那一刻,我的心态崩了
有梦想的时候,人可以披星戴月不知疲倦。一旦对工作价值产生了质疑,那股干劲很快就冷却掉。
在工地上,冬天凛冽的寒风,跟夏天毒辣的太阳一样,很容易消磨人的热情。
那时候项目赶工期,每天白加黑轮转,一个月下来一天都没休息。冬至的时候还刚我值班,大半夜守在工地上盯着工人浇混凝土。
在我家乡,冬至是小过年。亲人朋友也在群里互相发祝福,晒吃饺子,我一个人呆在灯火通明的工地上,四周是轰隆隆的作业声,晚饭顾不上吃,连跟大家视频都视频不了。
想想自从进了工地,没有节假日,住的是活动板房,半夜一个电话随时就得到现场;再想想以后,离家几百公里,没时间陪伴亲人,没时间操心自己终身大事。
看看手头的工作,真的需要很高的学历吗?这里有硕士生,有重本,也有像我一样的普通一本,有大专,甚至还有一些中专生。说到底,这个工作只要肯学,什么人都干得了。工程技术的门槛,并没有原来想象的那么高。我整天忙来忙去为了什么?学到的东西真的能成为我的竞争力吗?
看看收入,虽然工地上包吃包住,但每个月拿几千块的工资,去市区吃顿饭都束手束脚;跟那些进了甲方的同学相比,完全不在一个档次。
心态顿时就崩了。我意识到,我得重新考虑下自己的未来。
我决定逃离施工单位,去甲方
在工地熬过第一年,我已经习惯了工地上离乡背井,365天天天都一样的生活。工作也渐渐上手,当初那种新鲜劲儿也逐渐消失了。
内心有了一些新想法,我开始变得迷茫。
我越来越不看好施工行业的未来。作为地产的下游行业,施工的日子一年比一年难过。低价中标的恶性竞争愈演愈烈,很多项目都是亏本或者不盈利在做。上面没肉吃,分到基层连汤都没了。我这边还好,有同学的项目三个月才发一次工资。
在施工单位你得会喝酒,端起酒杯来还得会逢场作戏。有时候你的酒量多大,直接跟你的前途挂钩。我越来越接受不了这种酒文化。
这里裙带关系错综复杂。在第一年的时间里,我就见识了一个整天混日子的关系户轻轻松松评了优,而平常勤勤勉勉干活的林工却在评优中败北了。
我认定了,以后还是得去甲方。饿死的骆驼比马大,甲方至少比乙方赚钱。而且甲方企业里面关系网相对没那么复杂,对于我们这些没有背景的人来说,无论是待遇,还是上升空间都更有想象力。
到了第三年,终于等来了机会。我之前帮助过的一个分包老板和我关系不错。一次闲聊的时候,听说我想去甲方,他找机会从认识的某百强房企项目总那听说有编制,便把我推荐过去。
我如愿的跳到了甲方。
对那些想跳到甲方的人
我有些建议想说
也许你会觉得,我跳到甲方这么顺利是机缘巧合。
其实不然。一方面当然跟我平时对待工地上的人比较真诚有关,另一方面,过去三年我其实一直都在为跳槽甲方做准备。
而对我而言,跳到甲方绝对不是目标,而是一个新起点、新挑战的开始。
1、在工地上千万不要混日子
工地最大好处就是天高皇帝远,相对的自由。
越是自由,越考验个人的意志力。你可以过得很充实,也可以偷懒混日子。一不小心就过成后者。
我在施工单位这几年,该干的活儿一点都没偷懒过,该学的技术也不含糊。这个岗位该有的基本功应该算是比较扎实的。
工地是个大染缸小社会,人很容易迷失自己。很多人下班后就是打牌喝酒唱K下半场。而我深知,刚毕业正是成长期,自己未来想要的,要有目的的去准备。别人在吃喝玩乐的时间可以利用起来学习充电,主动去了解地产的东西,考一建,把该攒的筹码攒够。
2、去地产要做好吃苦的准备
以前老羡慕甲方,来了之后才发现,甲方真的没有想象中轻松。
现在的建设单位,其实更像是工程大总包。
施工单位的工作偏执型,工作量大,身累;地产工程岗位更偏管理多一些,每天要总包、分包、内部各职能线频繁扯皮,协调沟通的事情非常多,心累。
甲方是结果导向,考核特别多,除了一二三级几十个节点考核外,还有集团和区域巡检,第三方飞检等等,频率高的每个月就搞两三次。最怕晚上接到第二天飞检要来的通知,这意味着你今晚就不用睡了,求爷爷告奶奶也得把施工和劳务喊起来,该整改的整改,该收拾的收拾。
检查排名还跟绩效挂钩,检查垫底的,年度的升职加薪都不用想了。
我们这有工程主管,本来今年有希望升职的,就因为去年项目质量检查在区域垫底,升职资格直接被取消了。
当然加班也是家常便饭的事。遇到抢节点,一个月没得休息也是常有的事。
3、想去甲方,最好别在施工单位待太多年
地产公司社招对学历门槛没有校招高,却多了个年龄门槛。
这一行有个约定俗成的规则,要年轻人。很多房企招聘项目总、工程总,都会要求年龄40岁以下,招项目经理要求35以下。如果你30多岁才去应聘甲方的工程基层岗位,可能在年龄这一关就直接被pass掉了。
从施工单位跳去地产公司,通常职级要降一点,许多有三五年经验的人,去甲方还要从最基层的工程师做起。比如技术技术负责人跳到地产,一般是土建工程师,最多土建主管;而施工项目经理跳到地产,通常是工程经理。到了这个岗位一般会要求有完整的项目管理经验。
如果确定想去甲方,最好不要在施工单位待太久。一般有个两三年,积累了一个项目的经验就差不多了。我比较幸运的时候,进施工单位的第一个项目才开工不久,干了三年基本是把跟着项目的全周期走了一遍。
甲方社招工程岗,对地产经验看的比较重。当然这一条规定不是死的。如果你年龄在“安全”范围内,且在施工单位干到部长、技术负责、生产经理、副经理等,跳地产会容易一些。
现在越来越多的地产公司,包括碧桂园恒大万科这些公司,对施工单位出身的人还是比较接纳的。万科去年就说要优先录用乙方出身的人,因为乙方出来的人更有服务精神。从这一点看,施工单位跳去甲方,越来越容易了。
4、主动接受变化,迅速让自己适应转型
甲乙方关系的转变,给人带来的变化和冲击是非常大的。
首先是位置的交换,看待事物和思考角度都要调整,刚刚跳槽的时候觉得有点不适应。
在施工单位的时候主要是执行,只要对施工具体事务负责,包括施工措施,施工方法,施工质量管控,施工安全管理等。
到了甲方,要管进度节点质量,要考虑成本,要走各种流程,要做合约管理,做变更,频繁的与各条线的人打交道。从拟订技术要求,合同,招标,到进场,施工,验收,处处皆学问。比如前期的各种招投标,跟设计院对方案、调施工图,后面做变更,都是以前在施工单位没有经历过的。这些工作,不仅考验你做事的能力,更考验你做人的能力,高超的沟通协调能力在甲方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不能被以前的经历和思维束缚到。有人说从乙方到甲方,相当于转行。我觉得有一定道理。虽然都在项目上,在工地上,但所想所做有这极大差异。对于每个想从跳到甲方的工程人来说,一定要有意识的去接纳这一点。
最后,想告诉那些还是施工单位迷茫的同行们,不要浑浑噩噩的过日子。如果你一开始因为学历限制,没能如愿进入甲方,也不要沮丧。条条大道通罗马,只要你认真谋划,总会有一天能曲线救国。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9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1106504179